- 陈学忠;卢宇;
基于新发展格局下区域职业教育与产业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理论框架,本研究构建包含教育层次结构、学科适配性、资源配置效率与产业动态能力、空间集聚特征的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湖南省2014—2023年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系统呈现显著耦合共生特征,但协调度普遍滞后于耦合度,呈现出“高耦合低协调”的典型特征,存在职业教育路径依赖风险大、协调发展结构性失衡、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结构性错配、动态适应能力不足等共性问题。研究揭示区域职业教育与产业经济协同发展遵循“要素适配—功能互补—动态调适”的演化规律,其协调水平受制于教育制度刚性、市场调节滞后与政策协同缺位等深层矛盾。据此提出构建产教动态适配机制,破解职业教育发展路径依赖;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重构产教系统强化功能互补;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激发校企双方的组织活力等对策建议,为优化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决策参考。
2025年04期 v.40;No.174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2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申剑飞;汪祎情;
作为融合艺术、技术与人文的交叉学科,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于解决“教什么”的主体适配与“教什么内容”的市场响应问题,而推动结构化教师团队与模块化教材开发的深度耦合,正是从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及价值逻辑层面破解这一命题的关键。然而,师资队伍结构性失衡、教材开发逻辑错位、制度保障体系碎片化等问题,造成了二者耦合运行的梗阻。对此,通过跨界融合、分层培育与动态更新优化教师团队结构,以三级转化、项目载体与多元形态强化教材开发的产教融合内核,依托数字化平台、智能工具与虚拟工坊实现技术赋能,借助评价激励、产权管理与资源配置创新构建制度保障等路径,将有效疏解教材滞后、教学脱节、人才错配等问题,从而实现二者的耦合。
2025年04期 v.40;No.174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7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付高勤;熊薇;李国平;
基于湖南、湖北、浙江等12个省(直辖市)的81所职业院校的实证调研数据,本研究系统分析了职业院校课程建设现状。研究发现,职业院校课程建设存在课程建设理念滞后于技术变革、课程内容设计滞后于产业需求、课程标准制定滞后于能力迭代、课程评价体系滞后于成长诉求、课程建设机制滞后于发展需求等现实问题,通过构建数智课程教学新生态、创新产教融合型课程新范式、建立多元增值评价体系、重塑教师激励机制等“四维一体”优化路径,可有效解决职业院校课程建设难题,为职业院校推进“三教”改革、落实“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2025年04期 v.40;No.174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9K]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何君辉;谢明君;
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乡村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五育并举”作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对乡村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当前乡村小学教师职前培养存在目标定位模糊、课程设置失衡、实践环节薄弱、师资力量短缺、评价机制单一等问题,提出明确乡村特色目标,构建“五育”融合课程体系;强化乡土化实践与资源保障,建设多元专业师资队伍等改进策略,为提升乡村小学教师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2025年04期 v.40;No.174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0K] [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易凌云;黄薇;聂艳;
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对老年护理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老年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养,提升老年护理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需对接老龄化社会需求,基于老年护理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将“1+X”老年照护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内容、护理、老年护理与保健等学生技能竞赛赛项内容融入老年护理专业实训核心课程,通过“岗课对接、课赛融合、课证融通”的方式,改革老年护理专业实训教学,促进老年护理专业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2025年04期 v.40;No.174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0K] [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陈四兰;
当前,高校电信诈骗呈现出手段智能化、隐蔽性强、新生群体高发、受害学生动机差异性显著及防范能力普遍薄弱等特点,严重侵害大学生权益并影响校园安全。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安全管理协同不足,学校安全教育体系不完善,家庭价值教育与风险防范意识缺位,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不畅。基于此,通过健全法律体系,构建协同防护平台;完善教育体系,提升教育实效;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筑牢校园安全防线;推进跨学科融合教学,培养综合防范能力;筑牢价值根基与心理防线,提升内在免疫力;强化法治素养与信息能力,构建知识防护网等多维协同治理路径,可有效遏制高校电信诈骗,切实保障大学生安全成长。
2025年04期 v.40;No.174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2K] [下载次数:13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