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访问量:223625

职业教育研究

  • 新发展格局下区域职业教育与产业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湖南省的实证分析为例

    陈学忠;卢宇;

    基于新发展格局下区域职业教育与产业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理论框架,本研究构建包含教育层次结构、学科适配性、资源配置效率与产业动态能力、空间集聚特征的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湖南省2014—2023年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系统呈现显著耦合共生特征,但协调度普遍滞后于耦合度,呈现出“高耦合低协调”的典型特征,存在职业教育路径依赖风险大、协调发展结构性失衡、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结构性错配、动态适应能力不足等共性问题。研究揭示区域职业教育与产业经济协同发展遵循“要素适配—功能互补—动态调适”的演化规律,其协调水平受制于教育制度刚性、市场调节滞后与政策协同缺位等深层矛盾。据此提出构建产教动态适配机制,破解职业教育发展路径依赖;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重构产教系统强化功能互补;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激发校企双方的组织活力等对策建议,为优化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决策参考。

    2025年04期 v.40;No.174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2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结构化教师团队培育与模块化教材开发的耦合探析——以艺术设计类专业为例

    申剑飞;汪祎情;

    作为融合艺术、技术与人文的交叉学科,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于解决“教什么”的主体适配与“教什么内容”的市场响应问题,而推动结构化教师团队与模块化教材开发的深度耦合,正是从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及价值逻辑层面破解这一命题的关键。然而,师资队伍结构性失衡、教材开发逻辑错位、制度保障体系碎片化等问题,造成了二者耦合运行的梗阻。对此,通过跨界融合、分层培育与动态更新优化教师团队结构,以三级转化、项目载体与多元形态强化教材开发的产教融合内核,依托数字化平台、智能工具与虚拟工坊实现技术赋能,借助评价激励、产权管理与资源配置创新构建制度保障等路径,将有效疏解教材滞后、教学脱节、人才错配等问题,从而实现二者的耦合。

    2025年04期 v.40;No.174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7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职业院校课程建设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基于多省实证调研的分析

    付高勤;熊薇;李国平;

    基于湖南、湖北、浙江等12个省(直辖市)的81所职业院校的实证调研数据,本研究系统分析了职业院校课程建设现状。研究发现,职业院校课程建设存在课程建设理念滞后于技术变革、课程内容设计滞后于产业需求、课程标准制定滞后于能力迭代、课程评价体系滞后于成长诉求、课程建设机制滞后于发展需求等现实问题,通过构建数智课程教学新生态、创新产教融合型课程新范式、建立多元增值评价体系、重塑教师激励机制等“四维一体”优化路径,可有效解决职业院校课程建设难题,为职业院校推进“三教”改革、落实“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2025年04期 v.40;No.174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9K]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乡村小学教师职前“五育并举”培养现状与改进策略

    何君辉;谢明君;

    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乡村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五育并举”作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对乡村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当前乡村小学教师职前培养存在目标定位模糊、课程设置失衡、实践环节薄弱、师资力量短缺、评价机制单一等问题,提出明确乡村特色目标,构建“五育”融合课程体系;强化乡土化实践与资源保障,建设多元专业师资队伍等改进策略,为提升乡村小学教师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2025年04期 v.40;No.174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0K]
    [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岗课赛证”融通的老年护理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研究

    易凌云;黄薇;聂艳;

    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对老年护理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老年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养,提升老年护理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需对接老龄化社会需求,基于老年护理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将“1+X”老年照护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内容、护理、老年护理与保健等学生技能竞赛赛项内容融入老年护理专业实训核心课程,通过“岗课对接、课赛融合、课证融通”的方式,改革老年护理专业实训教学,促进老年护理专业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2025年04期 v.40;No.174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0K]
    [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高校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现状与优化路径

    陈四兰;

    当前,高校电信诈骗呈现出手段智能化、隐蔽性强、新生群体高发、受害学生动机差异性显著及防范能力普遍薄弱等特点,严重侵害大学生权益并影响校园安全。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安全管理协同不足,学校安全教育体系不完善,家庭价值教育与风险防范意识缺位,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不畅。基于此,通过健全法律体系,构建协同防护平台;完善教育体系,提升教育实效;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筑牢校园安全防线;推进跨学科融合教学,培养综合防范能力;筑牢价值根基与心理防线,提升内在免疫力;强化法治素养与信息能力,构建知识防护网等多维协同治理路径,可有效遏制高校电信诈骗,切实保障大学生安全成长。

    2025年04期 v.40;No.174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2K]
    [下载次数:13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高等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策略与范式——基于公共体育教学的具象化研究

    杨朝刚;周亮;

    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示范高地。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存在理论研究丰富与教学实践不足,铸牢教育需求多样化与铸牢教育供给单一化,高质量的铸牢教育期待与学校办学水平良莠不齐,信息化教学资源与评价体系不完善,体育师资存量不足与增量缓慢、流失严重等多重结构性矛盾,强化顶层规划设计,深化队伍建设,搭建“四类课堂”,丰富教学内涵,完善评价体系等,以优化体育教育教学实践供给结构,增强师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提升民族凝聚力,有效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

    2025年04期 v.40;No.174 32-3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9K]
    [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实践逻辑与路径选择

    虢晶;

    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深度融入高职思政课是落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战略的重要举措。针对高职院校学情特点与教学痛点,深入剖析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品格、高等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践育人等特征与思政课铸魂育人目标之间的内在统一性,构建以“教学链—产业链—价值链”三链协同为核心驱动、“目标—内容—方法—资源—评价”五维赋能的实践路径,探索理论“入脑、入心、入行”的实践范式,为增强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思想性和理论性、针对性和吸引力,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与大国工匠培养提供参考。

    2025年04期 v.40;No.174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2K]
    [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工会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重构与实践路径

    邹萍;

    在新时代“大思政”格局背景下,高校工会思想政治工作的角色与价值亟待重新定位。当前高校工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思想认识不足、协同机制不健全、内容脱离需求、方法传统单一,队伍能力薄弱等问题。高校应以育人为核心目标,构建工会与党委、行政部门、教师及学生的协同机制,通过新媒体技术应用、实际问题解决及跨学科合作等实践路径,提升高校工会思想政治工作质效,推动高校工会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5年04期 v.40;No.174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9K]
    [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高职院校廉洁文化与专业教育互融互促路径研究

    郑雄;

    针对高职院校廉洁文化建设当中存在的措施不多、效果欠佳等问题,高职院校要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依据思政教育理论、产教融合理论、文化建构理论,提升廉洁文化与专业教育互融互促自觉性;综合廉洁文化与专业教育育人目标一致、基本内容互补等特点,增强廉洁文化与专业教育互融互促必要性;借助专业教育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文化育人等渠道载体,强化廉洁文化与专业教育互融互促效能,达到促进清廉学校建设,增强专业教育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多重效果。

    2025年04期 v.40;No.174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8K]
    [下载次数:3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国之大者”视域下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

    焦梦雯;张军成;

    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是高等教育心怀“国之大者”的重要体现,是高等教育肩负的重要使命。高校应从思政课、校园文化、实践活动以及大学生自身提升等培育路径出发,有效应对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带来的外部挑战,并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使大学生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时代青年。

    2025年04期 v.40;No.174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9K]
    [下载次数:2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洞庭湖研究

  • 汨罗市屈原文化旅游资源研究

    陈蔚;赵妍;

    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GB/T18972—2003),本研究对汨罗市屈原文化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类型分布进行了多维度评估和系统梳理,并从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与社会效益、可进入性和地域组合条件等方面开展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汨罗市屈原文化旅游资源在文化传承与旅游融合中展现出显著优势,同时也发现了资源整合不足、配套设施滞后、产业融合不深和品牌传播力有限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统筹规划、完善基础设施、推动文旅融合和强化品牌建设等对策,旨在助力汨罗市屈原文化旅游资源的高质量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2025年04期 v.40;No.174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0K]
    [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洞庭湖诗歌生态叙事的历史流变与现代性转化路径

    刘译;

    为深入挖掘洞庭湖诗歌中的生态叙事内涵,探寻传统生态智慧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本文采用历史流变视角,系统梳理洞庭湖诗歌生态叙事的阶段性特征,并探讨其现代性转化路径。研究发现,唐代诗歌侧重呈现自然本体的雄浑与和谐之美,宋代融入人文情感与生命体验,明清则显现对生态失衡的反思。基于此,这些叙事可通过作为生态记忆的历史参照、教育载体的文化传播、治理媒介的实践创新及文旅IP的价值挖掘实现现代性转化。研究表明,洞庭湖诗歌中的传统生态智慧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植根本土文化的精神底气与实践智慧,对构建具有中国气派的生态文化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4期 v.40;No.174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6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 湘潭市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现状、挑战与优化策略

    郭云贵;刘英杰;唐燕;刘咸妮;

    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路径。经调查研究发现,湖南省湘潭市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成效显著,但仍面临专业人才匮乏、宣传效果不明显、纵横融合不紧密等现实挑战,因此地方政府需坚持以政策为抓手精准施策,以宣传为引擎塑造品牌形象,以产业为根基优化布局,从而实现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2025年04期 v.40;No.174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9K]
    [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潇贺古道兰溪村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优化研究

    马军华;彭勇;赵斯源;蒋明华;李嘉宁;

    我国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在现代化转型中面临“公共性”危机,易引发矛盾并阻碍乡村治理,在此背景下,提升其品质与活力,特别是满足居民的心理感知需求,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重要议题。研究以湖南省江永县兰溪传统村落为案例,结合“关联耦合”理论与IPA模型,通过问卷调研各项指标的重要性与满意度。结果显示兰溪村公共空间在文化特色、休憩设施、文化吸引力等方面表现良好,可归类为“优势提升区域”;文化可识别性、建筑质量、街道舒适度、外部可达性及池塘水质等五项指标,其重要性高但满意度极低,被列为“急需改进区域”,亟待优先解决;同时,内部连贯性、广场数量和游线适宜度等指标存在发展潜力,属于“后续机会区”。基于此,本研究提出聚焦核心症结,重塑文化基底与空间品质;精进既有优势,提升空间活力与游览体验;挖掘潜在机遇,拓展发展空间与长效维护的分层优化公共空间设计策略。

    2025年04期 v.40;No.174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4K]
    [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健康服务研究

  • 湖南省母婴护理服务供需现状与对策

    姚睿敏;

    为了解湖南省母婴护理服务供给、需求及受访者对目前母婴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本研究通过抽样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来自湖南省母婴护理服务机构、企业及受访者个人的相关数据。综合分析发现,湖南省母婴护理服务供给整体健康发展,但仍存在母婴护理人员资质审核不严、服务质量不高、服务价格偏高、安全保障不全及行业标准未落地等问题,受访者对母婴护理服务需求不断增加,期待价格更合理、服务人员更专业、行业监管更规范的母婴护理服务。随着数字赋能母婴护理行业和相关国家标准的颁布,相关管理部门和母婴护理机构能够突出优质多元,注重品牌打造和服务品质提升,以此提高消费者对母婴护理服务的认知度和满意度,推动母婴护理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

    2025年04期 v.40;No.174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9K]
    [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无痛宫腔镜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构建——基于服务质量差距模型

    袁也;张金华;

    基于服务质量差距模型(SERVQUAL),结合文献检索和半结构式质性访谈,本研究初步拟定无痛宫腔镜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框架,采用德尔菲法对22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运用SPSS2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专家函询结果,最终构建了包含5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和40项三级指标的无痛宫腔镜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基于SERVQUAL模型构建的无痛宫腔镜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可为我国开展麻醉术后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2025年04期 v.40;No.174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9K]
    [下载次数:3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经济与管理

  • 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优化路径

    黄静;

    为进一步促进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的高质量协同发展,研究选取2015—2024年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相关数据为样本,对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量化分析,并比较长江经济带内不同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情况,探究区域间的差异和共性。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的发展存在区域市场规模差异大、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区域效率差距明显以及产业结构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基础设施体系、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加大产业差异化发展等建议,以进一步提升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2025年04期 v.40;No.174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4K]
    [下载次数:3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地方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问题研究

    石裹莹;华雯雯;

    在内部审计资源有限与独立性不足的背景下,地方高校探索内部审计外部化已成为提升审计质量的重要途径。地方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存在资质审核失效、信息沟通障碍与职业道德风险等问题,完善招标与委托管理程序、强化数据信息对称机制、健全责任追溯与审计质量评估体系可有效解决地方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存在的问题,提升高校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客观性与治理效能,为地方高校内部审计制度创新与治理体系完善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2025年04期 v.40;No.174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0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本刊重要启事

    <正>本刊已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SMLC管理办公室签订协议,申请了免费使用中国知网学术不端文献检测软件,每期刊用的稿件都将检测重复率。重复率为15%~40%的稿件必须修改,重复率为40%以上的弃选。敬请作者自己把关,将引用控制在15%以下。同时,论文的文献引用也必须注明出处,并按照参考文献著录规范(GB7714—2015)在文中标明序号、文尾做好著录。

    2025年04期 v.40;No.174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5K]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下载本期数据